we are leaders in counselling and psychotherapy
恐同,字面上的理解为是一种焦虑症,对于同性恋有关场景以及同性恋独特的行为癖好的一种心理,生理及行为反应。是应当针对特定环境和状况是才会发生的一种焦虑症,当外界的环境不具有“特定”的条件下,是不会具有焦虑症病发的条件。
有一种恐慌的说法“恐同皆深柜”,认为很多恐同是很多具有潜在同性恋倾向的人所具有的症状。 这种说法是极不负责任和科学的。因为这样的恐惧往往没有被科学的诊断和分析,这里我们谈一谈一种强迫症,就是对于大量的无法停止的恐同思想和自测行为的强迫症。 强迫症原本被划属于焦虑症的一种,但在最新的DSM-5诊断手册单独的将强迫性的症状从焦虑中单独的划分为一类。罹患强迫症的人会陷入一种无意义、且令人沮丧的重复的想法与行为当中,但是一直想却无法摆脱它。强迫症的表现可以自轻微到严重,但是假使症状严重而不治疗,可能摧毁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或在学校的表现,甚至连在家中的日常生活都有问题。 同性强迫和同性恋有很多令人困惑或相似之处,但是他们是具有本质区别的。
这样的通行强迫往往被很多人进行不可选的宣传和妖魔化,造成了恐同的认知和氛围,诱导了很多具有通行强迫的人的认知变化,从而在双性恋和同性恋的问题上打开了认知缺口,从而改变了很多同性强迫的性偏好。另一方面接受同性或双性恋的解释又给予同性强迫的强迫症状释放和终止,反而又增加了自己是同性恋的证据,应当引起相关专业人员和教育系统的高度重视。 (版权归墨尔本博爱心理咨询及治疗王冠所有) 王冠 墨尔本博爱心理咨询及治疗
0 Comments
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领导的研究发现,通过血液检测(cancerseek),发现血液中的关键蛋白质及基因突变,从而发现并定位癌症的存在及其位置。
目前,已经有8种癌症可以在早期时被发现: 卵巢癌、胃癌、肝癌、胰腺癌 食管癌、肠癌、肺癌、乳腺癌 这8种癌症都是癌症中最典型的病例,有了这项血液检测,它们被发现的时间会大大缩短,这也可以大大增加病人的存活率 目前,这项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已经在美国的10000个被试实验中展开测试。目前的测试费用约为1000美元左右,预计在未来的商业应用中会大幅降低检测价格,会拥有更高的准确率,能够提早发现这些难以筛查的癌症可能! 墨尔本博爱心理咨询 对于这样事件的发生感到很惋惜, 希望以后类似的时间不应再发生,应当从根源来解决目前高校管理和教育培养的弊端!
首先,不得不提及一个作为一名教师或者具有招生资格的导师应当具有的学术能力,尤其是职业道德操守的要求. 在希望国家,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指导关系是非常严肃和专业的关系,是不允许出现超过专业的指导关系外的任何私人关系,而且会要求导师进行职业到和和专业指导工作的职业培训,对于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和指导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和案例分析,包括违反职业道德的后续影响和惩罚机制, 这一点应当是我们国家目前比较明显的漏洞. 其次,作为博士研究生的入学培训学校应当具有清晰明确的入职培训! 我在正式开始读博之前,我的学校在系统上设置了一些不计入学分的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在开始正式入读前,必须读完并通过测试.其中的内容中就包含了,学生的权利 义务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尤其是也包括了如何投诉和管理和导师之间的非专业性指导事件的处理. 这里我们国家高校的审查机制不够独立没有对导师有限制,更是我们高校在博士生入读前的入职培训的缺失. 再次,不得不提及我的专业领域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虽然心理健康意识在不断的提升和重视,但是如何能够改善或增强获得心理服务的便利性和实效性还有待完善,这也包括心理教育和认知的提升. 而且高校对于学生的研究和学业压力应当给予更多的弹性以及关怀,增加对于学生的心理咨询及治疗意见的考量,应当给予学生,尤其是研究生更多的弹性和便利性. 最后,再一次表达遗憾和惋惜,也希望我们教育系统和高校的管理及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不应当让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王冠 一名叫理查德的澳洲家庭医生,在中国经历6次体检,然后他抛下这样的话:
这里不像是一家医院,更像是一家工厂,一家高效的工厂。而我就像一头屠宰场里的牛,穿行在流水线上。 在这位澳洲医生的眼中,中国式体检有哪些坑爹的乱象? 1体检也有“套餐”,成为医院的一门生意 在体检最开始时,没有医生或护士向理查德询问健康问题,做风险评估,然后再决定他需要做哪些检查。查理德直言,医院的工作人员没有专业的能力根据客户的健康需求推荐体检项目,而事实上,他们都是销售人员。 查理德这样形容中国医院的生意: “我站在咨询台前,面对一张两米长的价目表,第一栏中从上到下写着“药业、居住证、招工体检、考研升学、家政”等类别,价格在100-300元。由第二栏开始,体检套餐被分为由字母A-J开头的十个类别。价格从A类的355元,一直到J类的2650元,其中并无性别、年龄段等区分提示。” 2咨询人员“不专业“,目的只为体检成交 查理德注意到在自选项目里有个“HCV(丙型肝炎病毒)”,于是向咨询台的工作人员问道:“这是什么检查?”对方说不知道。他又问幽门螺杆菌是什么检查。“是胃里的一种东西。”对方看查理德还想再问,又加了一句:“你要做了检查,医生会告诉你的。”查理德就这样悻悻然被打发了。 3医生故意误导体检者做无谓检查 查理德表示之前还在路边获得了一张“28元享受原价350元体检”的广告单,到医院检查,大夫说他的前列腺问题“挺严重”,让他又做了进一步检查并开了多种药物共20盒,直接刷爆了他的银行卡。而随后查理德在另一家三甲医院做复查,却被告知他的“前列腺增生”只是一种不必太过理会的老年人常见病。 4不必要的检查项目“一箩筐”体检 一些在澳洲需要花费大价钱才能做的检查,在中国的一些体检机构,几百块钱人民币就可以全部做好,比如癌症酶检查,幽门螺杆菌呼吸检测,中医的体质分析,腹部、颈动脉、心脏、前列腺、子宫等所有重要器官的超声波检查,CT扫描全身和X射线照片,还有更高级的经颅多普勒检查。在中国的体检机构,他们的营业理念是把昂贵的高级检测廉价化,并薄利多销。 “其中最奇怪的,一个是全身热扫描(Full Body Thermal Scan),以前我从未在澳洲的医院见过。”理查德回忆说。“还有一个叫‘生物体微弱磁场测定分析仪(Quantum FAFA Bio-Energy Screening Tracing System)’,坐在一个机器面前,手掌放在机器上,操作人员按下按钮,不到1分钟就结束了。” “像颈部的超声波,60岁以上或是有心脏问题时才需要做。”理查德说,“还有我做的经颅多普勒(TCD),为什么要给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做TCD?那是为筛选中风病人而做的检查。这种检查的泛滥是在浪费公共卫生的投入。” 另外,对于健康的年轻人,CT是有害的,一个年轻人如果每年都做一次CT,把自己暴露在辐射中,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5检查报告不严谨 根据这个检测,体检中心给了查理德一份长达4页的中英文报告,涵盖其身体中各种重金属水平,比如汞含量的高低等,理查德调侃说,“这是一份让人印象深刻的,巨长的报告”。但这份检测从他的专业知识来看是非常不严谨的——要检测身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应该做血液检查或头发检查。 在理查德的体检套餐里,还有一项肿瘤标记物的血液检查。 “我知道很多中国人都非常喜欢并在意这项检查,但针对健康人的癌症标记物检查是非常不准确的。” 其实澳洲医生协会认为,肿瘤标记物主要是用于已经患有癌症的病人,评估他们对治疗的反应,或是用于检测癌症病人是否有复发的迹象。而中国人并不清楚这一点,他们看到表示正常的检查结果,或者异常的检查结果时,错误地安心或者被错误地惊吓,其实这项检查对健康的人是非常不准确的 恐怕这位澳洲医生没有从国情和文化来看待这样的问题。 中国人口众多,医生的培养水平无法到到完全的高标准化,而医疗资源分配尚未达到均衡,区域性的医疗资源的水平的优势还是十分突出,而中国人对于治疗的文化理念以及医生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尚未达到完全认同的程度,这不会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解决的。那么这样在医疗资源有限人口众多的情况下,而且要照顾到医患关系和满足人们需求的情况下,这样的安排虽不是最佳的但却是最平衡的。 墨尔本博爱心理咨询及治疗专科 www.psychocare.org 就在刚刚过去的12月底,韩国SM公司旗下男团SHINee主唱金钟铉近日烧炭自杀,根据其友人随后公布的遗书,金钟铉生前遭受严重抑郁症的困扰。在金钟铉的文字里,人们看到了一个深陷痛苦不能自拔的灵魂,在痛心之余再次引发了舆论对亚裔群体心理健康的关注。
从乔任梁到金钟铉,他们都看似是站在金字塔顶端、光鲜亮丽、阳光明媚的明星,生活精致,与挫折、苦痛绝缘,如果不是他们的自杀悲剧,我们将永远不会把他们与抑郁症联系到一起。 有人说抑郁症已经变成精英流行病,“站得越高的人,心理问题越为让人担忧”,也许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 翻开抑郁症图谱,西方有牛顿、达尔文、林肯、丘吉尔、黛安娜王妃等名人、中国有海子、顾城、张国荣,他们都深受抑郁症困扰,其中不少选择轻生来结束被病魔纠缠的痛苦。 2013年,喜剧演员Stephen Fry曾公开谈论了自己的抑郁症病情及曾有过的自杀尝试。 “有时主持节目时,我一边说着ha ha, yeah, yeah,”他说,“但内心里却在说,我真他妈的想死。” 事实上,即使那些在生活中让我们大笑的人,可能只是戴着小丑的面具。 从卓别林、憨豆先生到2014年在家中自杀身亡的好莱坞喜剧明星Robin Williams,很多卓越的喜剧表演者也深受抑郁症折磨。 喜剧演员卓别林这样描述他对抑郁症的感受:“有些时候我觉得任何与他人的接触都让我作呕,就像一些浪漫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我受到的压力让我厌世。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陌生人一般,被拒在世界的高墙之外。” 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生前曾患有极为严重的抑郁症,在他26和32岁抑郁症发作最严重时,林肯都险些自杀。在给友人的信中,他这样描述深陷抑郁症的折磨:自己是“活着的人中最痛苦的一个”。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也曾有过与抑郁相伴的经历。他将抑郁形容为“黑狗”,并称这“黑狗”:每到冬天便无比猖狂,让他痛不欲生。 美国知名作家海明威因抑郁症于1961年开枪自杀。在最著名的《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写到:“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是小说主人公与鲨鱼搏斗时的内心独白,也是海明威一生中矛盾心态的写照。 抑郁症并非简单“心理脆弱”能够解释,它如同一张无法挣脱的巨网,将深陷其中的人紧紧缠绕。 但这种让名人们饱受摧残的精神痛苦,却并不被大多数亚洲家庭所理解。 动不动就这样,你真是太矫情了!这么不经事儿,心理素质这么差,怎么在社会上混? 让人遗憾的是,在亚洲文化的概念里,精神障碍类疾病不仅十分陌生,人们的态度也由无知发展为轻视和蔑视。病人深受情绪上困扰,却始终被家人或者朋友理解为“太脆弱”、“心理素质差”… 在亚洲老一辈人的概念里:“抑郁症只是一种做作的矫情,你完全可以自己克服它” 同时,患有“精神类疾病”也被视作耻辱,这种印象早已深深烙印在亚洲各国家的文化和语言中。 在中国,“精神病”被认为是侮辱性的词汇;在韩国,家人会为了保全家族荣耀隔离家中的精神疾病患者;在印度,社会普遍认为自杀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印地语和乌尔都语的“自杀”都与“自作乐”谐音。 亚洲家庭中成员的精神健康以不同形式被忽略。在人们的概念里,精神疾病只出现在疯人院,手脚被捆绑的病人大喊大叫、摔东西、接受电击,这样的场景中。 一名亚裔女性曾对镜头吐露,“如果向身边的人倾诉自己不佳的精神症状,会被视作是软弱的表现”。 因此每当情感上有任何不适,亚裔子女更倾向用掩饰性的举动来掩盖自己的病情。他们克制自己,拒绝流露出自己的悲伤、焦虑和恐惧,避免产生任何冲突与不和谐 处于青春期的亚裔女性与其他族裔相比有着最高的抑郁症发病率 即便发现了子女情绪和精神上的问题,父母们也并不寄托于向专业的心理医师寻求帮助,反而希望将所有问题在家庭范围内解决。 这样的文化氛围也解释了,为何亚裔比白人更容易感到抑郁,且更不愿意寻求精神健康援助。 一名亚裔女性对着镜头说:软弱应当被隐藏起来 通过隐藏“软弱”,亚裔们试图用这样的方式保护自己,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令人心酸的举动,正酝酿着更大的悲剧。 2016年,四名亚裔学生联合在哈佛校报发表文章称: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了压力和精神疾病在自己和同伴身上出现,并且这种令人担忧的趋势,在以越来越多亚裔青少年自杀的形式显现。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年末,美国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的一所公寓内,一名18岁中国留学生自杀身亡。 当我们将2017年的时间轴倒推,竟发现这份关于中国学生的非正常死亡名单有如此之长… 2017年10月,在美国犹他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的唐晓琳,选择在金门大桥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017年3月,哈佛大学法学院一年级研究生冠群(Will Zhang)被发现在剑桥市史多瑞街的宿舍中死亡,警方表示具体死因不明的同时排除他杀可能。 同年3月,甄梅梅(化名)因无法适应国外全英语教学环境以及国内外生活状态变化,罹患重度抑郁症,在被送回国后不到一个月坠楼身亡。 2017年2月,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寝室内,20岁的中国女留学生Weiwei Liu,被发现自杀身亡。 据耶鲁大学2013年发布的研究表明,中国留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令人警惕。这份调查显示45%的中国留学生称曾出现过抑郁症状,29%的人称有焦虑症状,而美国大学中常规的焦虑及抑郁比例只有13%。 Susan Song曾在美国亚裔社会参与促进会(AACI)工作多年,接待了许多亚裔青少年,她发现:“其中一些孩子在学业上非常出色,却存在着自杀倾向”。 对不少留学生来说,心理治疗仍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他们成绩优异,但在发展自我认知与自尊的过程中陷入困境。 受抑郁困扰的绝不仅仅是中国留学生,目前,心理疾病已成为美国亚裔社区中前十大死因之一。 1999年至2014年的15年间,亚裔自杀率增长了24%。其中15至24岁的女性青少年因为抑郁引起的自杀率,更在全美所有族裔中排名第一。 《纽约市亚裔心理健康服务白皮书》发现,这一现状与亚裔民众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和接受度不足息息相关。 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悲伤和抑郁再正常且不可避免,发现自己的抑郁也绝不是世界末日,请不要将自己锁在封闭的世界,放慢你的脚步,在你周围寻找那些真正关心和在意你的人,尝试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可能你会发现就算是低落、悲伤、难过,也可以被尊重、被讨论、被关照。如果您需要帮助请联系墨尔本博爱心理咨询及治疗专科! 墨尔本博爱心理咨询及治疗 www.psychocare.org 澳大利亚国家残障保险计划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展开,来帮助更多受到残障影响的个人及其家人。 在维多利亚州,已经于2016年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预计于2019年完成全面推广!请参阅中文介绍手册。
另外您也可以登录NDIS官方网站的中文网址来了解更多详细信息。
NDIS以终身为目的,在早期投资在残疾人士身上,改善他们之后的生活NDIS为残障人士度身订做计划,设合他们的个人需要,为他们达成目标。残疾人士可先思考自己所需,再与NDIS的规划员会面,制定计划。 符合资格人士必须是终身残疾,影响日常活动的能力。 符合资格人士必须为澳洲公民、或永久居民、或受保护特别类别签证的持有人。 申请者年龄需少于65岁,在计划执行期间在澳洲居住。 NDIS由联邦政府全国残障保障局 (National Disability Insurance Agency-NDIA) 负责。例如,维州的服务使用者将收到NDIA通知,商讨参与计划。 参与者需要在所在地区的NDIA直接联系。 由于此项服务尚在逐步推广实施中,我们会尽快熟悉此项业务来为更多有需要的人及其家庭人提供服务。 墨尔本博爱心理咨询及治疗专科 2018年1月2日 |
Archives
April 2024
Categories
All
|
实用链接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 澳大利亚移民局 维省公共交通查询 澳洲华人专业人士俱乐部 澳大利亚留学生冤情大使 Medibank Private Australian Unity E-Health Doctor's Health Fund Bupa NDIS HCF AHM WorkSafe Victoria
Copyright © 2011-2018 Melbourne Agape Psychocare 警告:此外网页内容版权为墨尔本博爱心理咨询及治疗专科所有,禁止任何的抄袭和盗取内容。 ABN 76 733 009 963